各有關單位、全體博士后:
根據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工作安排,2021年將開展第69批、第70批面上資助、第3批特別資助(站前)和第14批特別資助(站中),以及優秀學術專著出版資助等工作?,F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資助類型
(一)面上資助
面上資助是給予博士后研究人員在站期間從事自主創新研究的科研啟動或補充經費。經過專家通訊評審確定資助對象。資助分為一等、二等,自然科學資助標準為一等12萬元,二等8萬元;社會科學資助標準一般為一等8萬元,二等5萬元。2021年資助人數約為當年進站人數的三分之一,對從事基礎研究和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開展創新研究的博士后研究人員適當傾斜。
(二)特別資助
特別資助分為特別資助(站前),特別資助(站中)兩種類型。
特別資助(站前)是為吸引新近畢業的國內外優秀博士進站,在自然科學前沿領域從事創新研究實施的資助。由專家會議評審確定資助對象。2021年資助人數約400人,資助標準為18萬元。
特別資助(站中)是為激勵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員增強創新能力,對表現優秀的博士后研究人員實施的資助。由專家會議評審確定資助對象。2021年資助人數約 800人,資助標準為自然科學18萬元,社會科學15萬元。
(三)優秀學術專著出版資助
優秀學術專著出版資助是為資助博士后研究人員出版在站期間期間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資助領域為自然科學。專著編入《博士后文庫》,設有獨立書號,由科學出版社出版。2021年資助約30部專著,資助標準為每部專著平均8萬元。
二、申請要求
(一)面上資助
1.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較高的學術水平和較強的科研能力的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員。
2.進站18個月內可多次申請,每站只能獲資助一次。
3.申請項目應具有基礎性、原創性和前瞻性,具有重要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項目非涉密,且為本人承擔。
4.入選全國博士后管委會實施的各類博士后國(境)外交流計劃(學術交流項目除外)的派出人員,在完成派出工作或提前結束國(境)外研究工作后,繼續在國內開展博士后研究工作的,由我校人事處出具證明后可申請。
5.如果申請項目所屬一級學科為心理學或二級學科為教育技術學,申請人需明確項目所屬學科門類,教育學或理學選其一。
6.對在當批次資助結果發布之前出(退)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員不予資助。
(二)特別資助
1.特別資助(站前)
申請人須為2021年度擬進站或新近進站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員,同時應具備以下條件:
(1)具有良好的科研潛質和學術道德。
(2)擬進站人員須是獲得博士學位3年以內的全日制博士, 2021年度應屆博士畢業生優先。應屆博士畢業生在申報時須滿足博士學位論文答辯的基本要求。
新近進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員須進站不超過4個月,博士學位獲得時間須為2020年1月1日(含)以后;須依托所在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工作站進行申請,不得變更合作導師。
(3)不超過 35 周歲(1985年3月31日后出生)。
(4)進站學科為自然科學。申請項目須為表1中規定的研究方向,且為非涉密項目。
(5)擬進站人員已初步選定博士后合作導師,并與合作導師商議形成初步研究計劃。博士后合作導師應為該研究領域知名專家,學術造詣深厚;且原則上可為培養博士后研究人員提供國家級科研平臺。
(6)對申請進入本單位相同一級學科并由博士導師繼續擔任博士后合作導師的人員的總比例不得超過30%。
(7)入選者須在資助名單公布后3個月內辦理進站手續,逾期視為自動放棄資助資格。辦理入站手續時須將人事關系轉入博士后設站單位并保證全脫產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8)全國博士后管委會組織實施的各類博士后國(境)外交流計劃赴外的項目(學術交流項目除外)、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不得申請。
(9)之江實驗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主要開展智能感知、智能網絡、智能計算、智能系統等研究工作,對入選者給予配套資助。
表1特別資助(站前)資助研究方向一覽表 | ||
序號 | 學科領域 | 研究方向 |
1 | 基礎研究 | 基礎數學 |
2 | 核心計算基礎數學 | |
3 | 運籌學與控制論 | |
4 | 理論物理 | |
5 | 量子物理的新發現和研究理論物理 | |
6 | 物理化學 | |
7 | 材料化學 | |
8 | 基礎前沿交叉 | 超常環境下系統力學問題研究與驗證 |
9 | 功能體系的分子工程與分子成像 | |
10 | 能源化學轉化的動態本質與調控 | |
11 | 先進材料 | 高性能材料結構設計、制備與應用探索 |
12 | 變革性納米產業制造技術聚焦 | |
13 | 新能源汽車 | |
14 | 能源 | 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與示范 |
15 | 未來先進核裂變能 | |
16 | 基于高效熱工轉換的先進動力技術 | |
17 | 可再生能源與多能互補應用示范 | |
18 | 生命與健康 | 腦科學與類腦智能研究 |
19 | 生物超大分子復合體的結構、功能與調控 | |
20 | 病原微生物與宿主免疫 | |
21 | 器官修復與再造 | |
22 | 生物合成 | |
23 | 健康保障技術與裝備 | |
24 | 戰略生物資源評價與轉化利用 | |
25 | 信息 | 量子通信 |
26 | 網絡空間安全關鍵技術與應用 | |
27 | 高效能計算與網絡通信關鍵技術及應用 | |
28 | 大數據與人工智能 | |
29 | 區塊鏈 | |
30 | 人機交互與虛擬現實 | |
31 | 集成電路與核心基礎器件 | |
32 | 機器人與超精密極端制造 | |
33 | 光電空間 | 空間科學先導 |
34 | 月球與首次火星科學探測 | |
35 | 平流層飛艇 |
2.特別資助(站中)
(1)進站滿4個月。
(2)已取得突出的科研成果,或在項目成果轉化方面已取得較好的成效。發展潛力大,在站期間表現出較強的創新能力。
(3)申請項目應具有突出的學術價值或創新性??梢允谦@得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資助項目的延續和深化,但必須有創新點或創新成果,且為非涉密項目。
(4)由設站單位擇優推薦。按照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員人數的1/20推薦;不足20人的,推薦1人。
(5)具備下列條件之一的博士后研究人員,可優先推薦:獲得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資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或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資助;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參加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或學術榮譽稱號;設站單位引進的優秀留學回國人才;設站單位重點培養的學術技術帶頭人或后備人才。
(6)每位博士后研究人員每站只能獲資助一次。
(7)入選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特別資助(站前)的人員不可申請。入選全國博士后管委會實施的各類博士后國(境)外交流計劃(學術交流項目除外)的派出人員,在完成派出工作或提前結束國(境)外研究工作后,繼續在國內開展博士后研究工作的,由我校人事處出具證明后可申請。
(8)企業聯合培養的博士后研究人員只可向工作站設站單位提交申請。
(9)如果申請項目所屬一級學科為心理學或二級學科為教育技術學,申請人需明確項目所屬學科門類,教育學或理學選其一。
(10)對在當批次資助結果發布之前出(退)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員不予資助。
(三)優秀學術專著出版資助
1.在站2年以上或出站5年內的博士后研究人員,獲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者優先。
2.申請人為所投專著唯一作者。
3.專著所屬學科領域為自然科學。
4.字數不少于15萬字。
5.僅限學術專著,不含譯著、研究報告集、學術資料、工具書等。
6.在專著書稿完成后方可申請。
三、網上申報開始及截至時間
1.優秀學術專著出版資助:1月1日至5月31日(線下提交)
2.第69批面上資助:2月1日至3月31日
3.第3批特別資助(站前):2月1日至3月31日
4.第14批特別資助(站中):2月1日至3月31日
5.第70批面上資助:7月1日至8月31日
四、申請材料及要求
(一)面上資助、特別資助
1.面上資助
(1)申請人登錄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網站“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管理信息系統”,按要求填寫相關信息,在線提交至院系。
申請書“一、個人信息”的“2.科研及獎勵情況”要求填報代表申請人最高學術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論文、專著、專利或獎勵等,可以從以上類型材料中任選,但總數不超過3個。
申請書“二、項目信息”中不得填寫個人信息,包括申請人姓名、設站單位名稱、合作導師姓名等,否則評審專家可視為申請人故意泄露個人信息,計0分。
(2)院系或工作站(分站)博士后管理人員登錄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網站“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管理信息系統”,審核申報信息并提交至設站單位。
(3)企業聯合培養的博士后研究人員只可向工作站設站單位提交申請,不再向聯合培養的流動站設站單位提交申請材料。
2.特別資助(站前)
網上填報申請材料。
申請人登錄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網站“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管理信息系統”,按要求填寫相關信息,上傳《博士導師推薦意見表》和《博士后合作導師推薦意見表》掃描件,在線提交至設站單位。
身份材料:已獲得博士學位的申請人須提供博士學位證、畢業證掃描件;應屆博士畢業生須提供學生證、博士學位論文答辯決議書或博士論文預答辯通知書掃描件(如無預答辯通知書,須提供學校學位主管部門或所在院系出具的相關證明)。
學術及科研成果材料:要求填報代表申請人最高學術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論文、專著、專利或獎勵等,可以從以上類型材料中任選,但總數不超過3個。其中,論文提供全文,專著提供目錄和摘要,專利或獎勵提供證書掃描件。
3.特別資助(站中)
網上填報申請材料
申請人登錄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網站“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管理信息系統”,按要求填寫相關信息,在線提交至院系或工作站。
申請書“一、個人信息”的“2.科研及獎勵情況”要求填報代表申請人最高學術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論文、專著、專利或獎勵等,可以從以上類型材料中任選,但總數不超過3個。
科研成果材料是申請書“一、個人信息”的“2.科研及獎勵情況”中填報內容的紙質材料。其中,論文提供全文,專著提供目錄和摘要,專利或獎勵提供證書掃描件。
院系或工作站(分站)博士后管理人員登錄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網站“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管理信息系統”,審核申報信息并提交至設站單位。
(二)優秀學術專著出版資助
1.申請人在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網站下載并填寫《出版資助申請表》(word文檔)、《報名信息表》(excel文檔)各1份。
2.專著撰寫規范請參閱附錄?!冻霭尜Y助申請表》和《報名信息表》在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網站“資料下載”專區下載。
3.查重報告應包括總查重結果和非本人文獻的查重結果。由申請人委托設站單位圖書館、研究生院或其他具有論文查重資質的機構對專著內容進行查重。
4.將專著書稿、《出版資助申請表》以PDF格式刻錄光盤1張,在光盤上標識博士后姓名、專著名稱;將光盤和查重報告報送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 將《報名信息表》電子版發送至chubanzizhu@126.com,郵件標題格式為:博士后姓名+專著名稱。同時抄送至郵箱rscrcxmk@scnu.edu.cn。
五、評審工作
具體評審方式與評審指標詳見《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指南(2021年度)》(見附件材料)。
六、其他特殊說明
(一)申請人應保證申報材料的內容真實可靠,不得弄虛作假。
(二)面上資助、特別資助(站中)項目申請書封面的二級學科為此次申報的項目所屬的二級學科,特別資助(站前)項目申請書封面的一級學科為此次申報的項目所屬的一級學科,按《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填寫。
(三)填寫“項目經費預算”前,務必按《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規定》(中博基字【2020】7號)有關規定填寫,我校對博士后科學基金的資助金不提留任何管理費。
(四)登陸賬號密碼與博士后進出站管理系統一致,若忘記賬號密碼,請按網頁指引自行找回。
七、學校人事處聯系方式
聯系人:李智
辦公地點: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中山大道西55號華南師范大學石牌校區行政樓608室
郵政編碼:510631
聯系電話:020-85211057
電子郵箱:rscrcxmk@scnu.edu.cn
博士后之家網站:http://www.yahaodz.cn/
人事處網站:http://rsc.scnu.edu.cn
2021年度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申請工作相關附件材料.zip
華南師范大學人事處
2020年12月28日